CONTACT
版权所有: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苏ICP备11074761号-1 网站建设: 苏州 中企动力
苏州市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一级资质地产开发企业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南门路669号领秀壹品
电话:0512-6618-1818
返回顶部
国家经济形势与建筑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筑业70年的思考
分类:
资讯信息
发布时间:
2019/09/20 17:17
浏览量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史志与企业文化分会会长
李里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进步与繁荣,建筑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筑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总量变化尤为明显。2018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6.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9%,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8.2%。中国企业的国际营业额占比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达到23.7%,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5563万人。
建筑科研与技术正在走向世界的前列。扩大开放以后,建筑业大量引进国际先进的施工技术,并不断研发创新,在地下空间技术、超高层施工、跨海桥梁施工、城市交通建设、绿色节能施工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打出了中国建造的品牌。
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从推广鲁布革管理经验开始,不断改革优化项目管理,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优化行业市场管理,极大地解放了建筑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摆脱了行业“脏、乱、差”的形象,逐步进入到科学管理的阶段。
建筑业推动了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四十年来,随着国家城镇人口的快速集中,建筑业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主战场,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住宅等功能建设大幅提升,中小城镇的民居、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建筑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筑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了国家的支柱产业。
一、国家经济形势向好是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中国社会的现实是,有一类企业发展靠的是国家资源,有一类企业发展靠的是国家政策扶持,有一类企业发展靠的是先进尖端的技术。建筑施工企业也有依靠,它靠的就是国家的经济形势。虽然同样属于竞争类企业,同样也在夹缝中生存,但是国家的经济大潮在70年间不断涌起,实实在在首先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与繁荣。
1.计划经济奠定了建筑业的发展基础。中国的建筑业是一个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竞争类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20世纪50年代,国家的150多个重点项目上马,成就了新中国第一代建筑企业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建筑业国家队的坚实基础;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多个地区连续进行了十多年的备战建设,使得国家的建筑力量成倍增长;改革开放以后,百废待兴,又给建筑业带来了腾飞的机遇,国家、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着民间的资本,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建筑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30多年里,建筑业成了发展最快、获益最多的行业之一。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虽然部分地影响到建筑业的发展进程,但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PPP投资运营建设等等发展战略,都给建筑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福音。可以说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与政策的直接影响下,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这就从根本上为建筑行业创造着宽松的发展环境,使得建筑企业能够充分地利用政策和机遇,持续地发展,快速地壮大。
2.改革开放形势解放了建筑生产力。国家改革开放的形势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解放。40年来,建筑行业的几代建设者紧紧地依靠改革开放,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建筑业历经了无数坎坷与挫折,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经过了长期的学习、引进和创新,掌握了当代最新的建筑科技与施工技术;经过了艰难的改革与调整,逐步形成了合理先进的施工管理体制;经历了痛苦的市场分离,正在生成新的产业工人队伍。建筑业改革最为突出的标志是在全行业推行了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了项目管理制度,这对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项目管理引入了竞争机制,使企业真正步入了市场。消除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项目管理统一配置生产资源,实行目标责任考核,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国家住房政策与城镇化建设推动了建筑业高速发展。建筑业总是有运气的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受到一些影响的时候,转瞬间又迎来了住房政策的根本性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期住房的商品化催生了长时期的建筑热潮,国家拿出土地,做出规划,提出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企与民间投资,它使得无数的民营建筑企业应运而生,中国大地上建筑总量与建筑力量的增加,都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1世纪以来,国家逐步放开户籍政策,大批农民工进城,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各路建筑大军纷纷加入城镇化建设中来,持续高热的城镇化使得建筑业至少迎来了20多年的繁荣。
4.对外开放政策使建筑业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的建筑业明显的产能过剩。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几乎所有的大型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到域外寻找市场。许多企业长期在国际市场经营,不仅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也赢得了响亮的品牌。走出去成了许多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是国家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国家雄厚国力和国际声誉的体现。
5.国家投资新政促成了建筑业逐步走向高端。国家正在推行的EPC工程总承包的施工模式与PPP商业运营模式,正在吸引更多的大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参与其中。这种经营模式可以说是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一次革命,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政府部门的资金问题和投资效益问题,也促进了施工企业在新时期加快转型升级,朝着产业链的高端迈进。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明显地带有政府部门主导的烙印,在国家层面,就是带有较强的计划性。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还是紧紧地维系在国家发展的大形势之下。
二、建筑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主要问题
国家的经济形势与利好政策推动和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同时在市场运行与宏观调控中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在不断产生。
1.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的发展。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证实了生产力异常的活跃,在经济新常态下行业需要转型,需要加速产业的现代化,而影响产业发展的不是其他,而是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相关的政策还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
2.营商环境与建筑市场的不完善。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建筑业的市场规则一直难以规范化、秩序化,尤其是招投标市场的乱象基本未得到彻底的治理,我们一直追求的是正确地做事,而不是把事做正确。营商环境的失范较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建筑企业的快速壮大。
3.诚信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当前建筑行业的进步不缺技术,不缺资金,甚至不缺人才,缺的是诚信执业的工匠精神,缺的是以诚信、敬业为本的企业文化。这种精神文化是适应新时代、建立百年企业最为重要的基础。
三、新时代建筑业发展仍然需要形势与政策的引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继续推进建筑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形势有利于建筑业的时期,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解决影响建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1.稳定投资主体,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新体制。
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是运用全寿命周期价值管理(LCVM)的基本原理和集成、系统的管理技术,使建筑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达到社会或者业主最大价值的管理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有两层概念:1.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周期内建筑物的贡献大于消耗;2.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从理论上讲,全寿命周期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方面解决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就必须尽快将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到议事的日程。
首先是从投资主体层面解决价值管理的主体责任问题。目前最大的难点是建筑投资管理体制,其弊端是,投资管理主体不确定、不稳定,很难体现科学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全部价值。这样,就没有人能够实际上为建筑物的运营成本控制和效能最大发挥负责任;规划体制的多变,使得政府领导常常从政绩出发考虑城市规划,滥建高层,滥拆民居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物往往不到年限就“寿终正寝”,根本谈不上科学的价值管理。因此,要推行绿色建筑,进行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管理,就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固定资产投资和管理体制抓起,加快推进建筑物投资管理责任制的形成,加快推进项目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规范的运用PPP商业模式,从而达到最大化地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赋予建筑设计新的内涵。目前所界定的建筑设计的内容并没有对建筑物寿命周期价值的管理内容,也就谈不上对建筑物进行价值管理的责任。一栋住宅工程,主体设计寿命50年,而上下水管道的设计材料往往用不了20年,还有地敷热、防水、弱电等系统根本没有科学的使用年限,作为业主确实是生活在对自身未来无知的风险之中!按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设计企业首先要运用新的价值管理模式,研究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建筑物各个组成部位的使用功能、资源耗费、维修期限、运营成本等,并与业主、施工企业共同研究确定后,在施工图纸和文件中予以体现。这是设计服务内容新的提升,也是价值管理开始最关键的环节。
第三是施工企业要快速提升工程总承包的能力。过去的计划经济曾经给建筑业带来过无数的机遇,但也在体制上遗留下一些弊端。国家目前的大型企业现状是设计与施工企业分设,谁作为大型工程的工程总承包的法人方都很难。这一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先是大型施工企业要快速提升自身的设计或施工能力,但当下还是更多地需要设计、施工企业结成联合体,去承接大型工程项目,在项目上形成实际上的责任和利益共同体,形成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实际效能。
2.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要尊重基本的经济规律。有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几个“化”的定义,我认为,建筑产业的现代化第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拿装配化的生产方式来说,标准化加装配化,肯定效率提升,肯定建设速度会加快,但为什么发展阻力一直较大呢?这主要是市场的需求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房子,需要多少快速生产的房子?以西安市为例,最新统计,不算郊县,光城区就有可住房400万套,城区人口按600万计,大约户均两套住房。再提倡高层装配式的住房,再建设高密度的小区,到底有多少市场?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一味提倡高装配率的高成本工程,施工企业很难有积极性。因此,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施工的装配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从企业自主创新出发,将绿色、环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寻求较高的产出效率和较低的施工成本,这样的产业现代化才会有较强的生命力。
建筑产业现代化要将高质量发展放在第一位。当前,要从长远和内涵上更深刻地解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重新审视质量管理对建筑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上的作用。一方面,要狠抓现场质量控制,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过硬;另一方面,要使建筑产品能够逐步适应发展了的消费市场的需求,必须建立起更高的标准。这就是,建筑质量不仅要有总体的合格标准,还要有细部精准的要求;不仅要求质量符合施工图纸设计,更要求使用功能符合业主需求;不仅项目在质量验收时合格,更要在全寿命周期中经受时间的检验。建筑物从建造结束时的质量验收,一直到建筑物寿终正寝,整个过程中能源的消耗、环保等附加功能的使用,都应力求做到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率。在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下,我们应逐步将这样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建造的实践之中。
3.刻不容缓地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建筑市场的环境治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究其根本是行业诚信的缺失。企业经营者缺乏诚信,就会违纪、违法、弄虚作假;生产工人缺乏诚信,就会违章、违规、粗制滥造;市场运作缺乏诚信,就会围标串标、违法分包,引起恶性竞争;企业管理缺乏诚信,就会追求形式、贪图小利,导致管理混乱。当前建筑业市场经营中的不诚信行为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行业与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目前的建筑市场其实是一个共同体,大家都在其中生存、竞争,行业的发展有施工企业的贡献,违规与不诚信行为也有施工企业的责任。要改善行业道德,净化市场秩序,市场主体首当其冲。建筑施工企业要自觉地建设诚信执业的企业文化,强化市场行为的自律,提倡诚信经营,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改善市场的诚信氛围,反过来又是为企业自身创造了健康发展的环境与机会。
市场的诚信经营最终是要通过政府执法才能进入规范的轨道。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的严格监管,对于诚信体系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方面政府正在做着大量工作,效果也在初步显现。政府部门要带头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成为诚信建设的严格履行者和社会典范。
4.未来的建筑市场要更多地走出国门
建筑业的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产能背后,却隐藏着大批的没有实际施工能力的三无企业,建筑业的去产能就是要通过市场严管的手段剔除掉那些干扰市场的三无企业,从而让那些有资质、有能力的企业在市场上一路绿灯,享有自身合法的权益。
首先是大型施工企业要客观地看待国内逐步减缓的经济增速,认清大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新契机,有选择、有目标地走出国门,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新的市场,实行战略性的转移。在国内主动进入旧城区改造的市场,在国际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这是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形势,也是企业新的市场所在。
其次是政府部门要主动研究、调整好国内市场的结构。大家都在讨论营商环境问题,都在指责招投标市场的不规范。其实多年来我们在追求市场合法性的框架内一直在寻求正确地做事,而不是做正确的事,招标规范的不一定是效果最好的。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框框,寻求简捷的方法,寻求较好的效果。在低端项目招标上可以放开,在中高端项目招标上可以在大型企业内选择,大型企业可以将一般的结构、装修工程分包给一级、二级企业,建立起市场上长期合作的总分包格局,这样可以减少政府的行政行为,减少招标中繁杂的关系和不必要的成本付出,发挥大企业的社会作用。这样的做法可能效果更好、更长远。
5.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建筑业目前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再加上工作艰苦、流动性大等条件的影响,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比较难以形成。按照去年的统计,全国建筑业农民工已经达到5630万人。国家和社会正在努力解决农民工的进城、落户、住房、子女上学、医疗保险、工资发放等问题。但施工企业普遍反映农民工技术及操作能力在下降、工作不稳定、技术资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员奇缺等问题。大家都在解决问题,而问题越来越严重!什么原因?我认为所有的政策都是绕开了农民工问题中最关键的矛盾:这就是身份归属。历经了两层分离的企业虽然都不愿意再回到企业拖家带口的过去,但身份不固定的劳务现状的苦果大家都已经尝到了。企业正式的员工只有身份稳定后才会有相应的付出和贡献;同理,农民工如果身份老悬在半空,再谈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都是空话。因此,要尽快研究这一问题,无论是大型企业、劳务企业还是专业企业,都必须使已经进城、而且准备长期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相对地稳定在一个企业,接受实际的管理,进行正规的培训,享受应有的待遇,这样才能真正补上建筑工人素质不高的短板。这是大型企业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五千多万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建筑人的80%,这样庞大而重要的一支力量应该得到重视,身份问题应该得到历史性的解决!使农民工有所归属,有所依托,真正赋予他们产业工人的地位,如此,中国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中国建筑业走过了70年辉煌的历程,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要紧抓机遇,跟上形势,推动中国建造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来源:《建筑时报》)
NEWS
详情